秋意渐浓,市井焕彩。10月26日上午,南正街热闹非凡,由萍乡市委宣传部、萍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“传承非遗 赓续传统”主题社科普及活动正式启幕。这场集表演、展示、讲座于一体的文化盛宴,吸引数千名市民参与。
活动以非遗表演拉开序幕,芦溪南坑车湘傩舞演员戴着古朴面具演绎《傩舞祈福》,春锣《萍乡抗日赤山之战》用方言唱腔讲述革命故事,唤起集体共鸣。还有“京剧进校园”表演、民歌演唱、非洲鼓表演、诗朗诵、大型合唱《玉盘》等节目轮番上演,表演间隙的知识互动问答也引得观众踊跃举手,纷纷表示“既能看表演,还能涨知识,值了!”
一旁的宣传展示区同样热闹,本土工匠雕刻傩面具,樟木渐显眉眼;上栗皮影戏幕前围满孩子,传承人演示工序。芦溪农民画、安源花果、莲花打锡、安源银雕、剪纸和糖画等非遗技艺一一亮相,传统小吃“花蝴蝶”的现做现尝,引不少市民排队。“孩子第一次亲手做辣条,比在家看动画片开心多了,特别有意义。”带着女儿体验的市民晏女士笑着说。
此外,应急救助咨询、中医义诊、省社科普及基地“赣湘诗源私人藏书楼”部分藏书展示,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——医护人员现场教学急救操作,中医医师现场为患者针灸、正骨,有人在藏书区捧着书籍阅读。非遗爱好者王芳全程拿着手机记录:“今天这种‘能看、能听、能玩、能尝’的形式特别好!让非遗和群众真正‘零距离’,既鲜活又有创造力,这就是传承该有的样子。”
活动尾声,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叶书麟带来非遗专题“萍乡市社科大讲堂”宣讲,从傩文化的起源讲到萍乡非遗的独特价值,深入浅出的解读让在场市民对本土文化有了更深认知。萍乡市社科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周熠辉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社科普及的形式,让非物质文化遗产‘走’进群众生活。非遗不仅是历史的记忆,更是文化的根脉。通过展示、表演、宣讲等方式,让市民近距离感受萍乡深厚的文化底蕴,增强文化自信,提升人文素养。”


